在國家“雙碳”戰略向縱深推進的當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肩負著重塑能源結構、引領可持續發展的重任。
云南作為新能源產業的先行者,既源于先天稟賦,更得益于政策引領與戰略布局。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推動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進程中,楚雄州便是云南能源變革的一個標桿,“十四五”以來,楚雄州建成和在建的綠色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達1305萬千瓦,累計新增并網裝機766萬千瓦。在新型儲能領域,楚雄州更以“十四五”70萬千瓦、“十五五”3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領跑云南儲能產業發展。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云南新能源產業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破解風光發電波動性難題、如何構建高效便捷的充電網絡、如何實現數字經濟與綠色能源的協同。在楚雄州這片土地上給出了答案。
多能協同筑屏障
云南構建能源轉型“穩定器”
憑借豐富的風光資源,云南清潔能源發展潛力顯著,目前清潔能源占比已突破90%,但在新能源產業推進光儲協同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不少難題亟待破解。
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與儲能系統往往銜接不暢,無法保證供電的穩定性,而且新能源與儲能系統在電壓匹配等細節上標準不一,容易導致電能損耗。
對于風光發電的波動性與電網穩定需求之間的沖突,華為通過技術創新直擊這一難點。
華能瀾滄江楚雄太乙村項目的落地,為破解云南新能源產業光儲協同難題提供了標桿方案,項目采用960臺213kW華為智能雙級組串式儲能變流器,以“一簇一管理”設計和模塊化架構,精準打通新能源發電與儲能系統的銜接壁壘,實現多電源協同,既解決了電壓匹配不一致導致的電能損耗問題,又以毫秒級響應速度平抑風光波動性,保障供電穩定。
華能瀾滄江楚雄太乙村200MW/400MWh共享儲能
項目通過“共享儲能 + 多能互補”模式,投產后預計年充放電量達2.21億千瓦時,可轉換綠色能源約8000萬千瓦時(相當于年減碳6.6萬噸),顯著提升綠能的可用性與系統調節彈性。
此外,通過提升新能源消納率減少棄風棄光損失,為區域電網提供靈活調節能力,重塑了新能源與電網的協同邏輯,為高比例清潔能源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技術范式與商業路徑。
正如華為云南總經理曾涵所言,流域清潔能源基地也正進入“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協同”的時代,二者將會形成新能源產業進階的合力。
通過調峰收益、消納提升創造了實打實的經濟增量,這種價值重構的底層邏輯,印證了綠色發展不是成本負擔,而是價值增量的深刻實踐。
開辟綠色運輸新路徑
云南商用車的突圍實踐
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的浪潮中,云南正全力推進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為綠色出行與能源轉型鋪路。然而,新能源汽車的轉型進程卻呈現明顯分化。
乘用車領域依托城市充電網絡完善等優勢,市場接受度持續攀升,但商用車因路況復雜、載重需求高,對續航和快充能力要求更高,商用車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迫在眉睫。云南多山地丘陵,商用車爬坡耗能大,更需要能夠提供極速補能的充電樁。云南省充電行業協會特聘專家王俊認為,應加大大功率充電設施覆蓋,提升多種應用場景下電動重卡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云南德勝物流重卡超充站提供了很好的樣板。場站專為短距往返的“高頻短倒”運輸場景打造,采用華為全液冷超充方案,僅需30分鐘即可將電量從10%充至90%,車輛周轉效率提升30%以上。支持平滑升級至兆瓦級,實現“五分鐘補能百公里”。相比燃油車,49t電動重卡每公里運營成本節省1.5元左右,一年能省15萬元,3年就能“省出一輛車”。
云南德勝物流重卡超充站
在物流行業效率至上,傳統重卡充電耗時成為電動化阻礙。華為全液冷兆瓦級超充可支持2400A持續電流輸出,實現“五分鐘百公里”,補能效率較傳統快充提升近4倍,這一突破讓重卡充電從耗時等待轉變為高效補給,運輸效率大幅提升15%。
此外,華為超充技術絕非僅服務單一車型,無論是重卡車、輕型商用車,還是乘用車,實現了即插即充,這種多元適配能力打破了不同車型充電標準的壁壘,不僅助力重卡電動化加速普及,更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全品類發展預留廣闊空間,推動能源補給設施向通用化、標準化邁進。華為兆瓦超充引領新能源重卡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為綠色物流、能源革命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智算時代的“綠色引擎”
如何讓算力與低碳同頻共振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數據中心作為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性與日俱增,承載著海量數據存儲、運算與交互,是數字經濟的“算力底座”。但高能耗問題日益凸顯,如何平衡算力增長與綠色發展,成為關鍵命題。
電力供應穩定性就構成一大挑戰,數據中心對供電的穩定性與連續性要求極高,哪怕是瞬間的異常停電,都可能造成數據丟失、業務中斷。盡管云南清潔能源豐富,水電裝機占比突出,但水電發電受季節降水影響顯著,枯水期電力供應波動大,難以滿足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
與此同時,能耗問題同樣棘手,隨著數據中心內高功率密度設備日益增多,制冷需求急劇攀升,而在數據中心運行高溫環境下,若制冷方案適配不足,易引發局部過熱風險,影響設備穩定性。
云南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項目,采用8套FusionModule2000智能微模塊,以25kW/柜的超高功率密度完美匹配AI服務器部署需求,結合100kVA高密UPS與智能鋰電方案,直接節省供配電設備占地面積50%以上,在有限空間內釋放極致算力。
云南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通過資產與容量管理系統實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數據中心使用率提升20% 以上,運維成本顯著降低,形成"高密度降空間浪費、全周期降運營成本"的雙重效能優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解決方案與云南綠色能源深度協同,通過高效能源利用技術實現"高性能+低成本+低排放"的平衡,既滿足算力需求,又契合雙碳目標,為智算時代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范本,展現了技術創新需求與場景價值、生態需求深度協同的核心邏輯。
云南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是從算力基石搭建、智能模型構建、應用創新加速到行業經驗傳承,全方位展現核心價值,華為將助力云南交投乃至整個交通行業在數字化浪潮中破浪前行,駛向智算新時代。
以高質量與高價值引領產業升級新路徑
華為云南總經理曾涵提到,憑借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稟賦,云南始終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構建智能化區域能源樞紐,在用能低碳化方面,積極探索交能融合新模式,綠色算力中心建設,不斷推進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重卡物流電動化進程。
云南楚雄州的新能源實踐,正是以“規模與質量并重、效率與生態雙贏”為核心發展模式,從華能瀾滄江楚雄太乙村共享儲能的協同調度,到云南德勝物流重卡超充站的高效補能,再到云南交投綠色數據中心的能耗管控和安全運行,華為解決方案憑借技術創新激活場景價值,依托生態協同放大產業效能,在提效降本中為新能源產業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
正如華為中國數字能源戰略與MKT部部長蔡凌宇所言,全面構網技術將解決新能源高比例并網消納的問題,使能新能源最終成為主力能源。華為FusionSolar解決方案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全棧自研,實現突破性創新。兆瓦級超充解決方案將解決重卡補能的難題,最終推動交通行業雙碳目標的達成和全面交通電動化的實現。在云南,華為助力楚雄州、安寧縣打造“超充一張網”,助力云南交投建設讀書鋪超充服務區,助力云盤山農牧超充重卡物流專線建設。未來,華為將繼續助力云南,讓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
數字能源產業正處于創新活躍期,高價值場景的挖掘與高質量智能化設備的落地至關重要。華為正是以技術突破錨定“高質量”基準,以生態協同釋放“高價值”潛能,在重構新能源產業邏輯的過程中,重新定義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維度。
秉持“共鑄高質量 智贏高價值”理念,華為在云南的智能光儲、智能充電網絡、數據中心等新能源領域持續發力。在“雙碳”政策推動下,華為將繼續攜手客戶與伙伴,共鑄高質量,智贏高價值,依托豐富的清潔能源稟賦,以“技術驅動+場景融合”雙輪驅動新能源產業實現高質量與高價值突破,繪制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