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報告明確,“十四五”以來,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不斷完 善新型儲能政策體系,先后印發《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 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對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作出總體部署,提出促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重 點任務。制定《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明確新型儲能項目規劃布局、備案建設、并網調度、監測監督等環節管理的具體要求。
2024 年,“發展新型儲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吨腥A人民 共和國能源法》頒布,明確指出“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 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從法律層面明確新型儲能功能定位。國家能源局將發展新型儲能作為重點工作任務,會同有關部門圍 繞新型儲能發展的重點環節,陸續出臺多項支持政策。引導科學發展 方面,印發《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規范新型 儲能并網接入,推動新型儲能高效調度運用;印發《加快構建新型電 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 年)》,提出部署建設一批共享儲能電 站,探索應用一批新型儲能技術。印發《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 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 年)》,統籌提升新型儲能等各類調節資 源建設規模和調用水平。
完善市場機制方面,印發《電力市場運行基 本規則》《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關于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 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新型儲能與其他經營主體享 有平等的市場地位,鼓勵各地完善適應新型儲能參與的市場交易機 制。加強電站安全方面,印發《關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網主體涉網 安全能力 服務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企業組織實施 新型儲能項目涉網、并網需要遵循的相關標準和要求。
報告提到,“十四五”以來,各省(區、市)因地制宜出臺促進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等,提出新型儲能發展的思路和目標,從技術、產業、市場機制等方面支持新型儲能發展。山東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在新型儲能項目管理、容量補償機制、支持長時儲能發展等方面出臺系列支持政策。廣東將新型儲能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省級指導意見、相關配套政策及地市實施細則的“1+N+N”政策體系。
報告明確,江蘇加快發展獨立儲能,建立了電能量市場電價差、頂峰補貼費用和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獲利的綜合收益模式。浙江優化獨立儲能調用機制,發揮新型儲能頂峰保供作用,在迎峰度夏、度冬期間增強電力供應保障。新疆結合“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建設,推動新能源與新型儲能融合發展。湖北鼓勵新型儲能多元化發展,推動多項先進技術試點應用。河北擴大峰谷電價浮動比例,有效提升獨立儲能盈利空間。西藏積極探索構網型儲能技術,并推動試點項目在高海拔地區落地。
2024年,全國各地通過容量租賃、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容量補償等方式,積極探索創新市場模式和成本疏導機制,促進新型儲能可持續發展。多個省份明確容量租賃指導價格。山西、廣東、山東、甘肅、蒙西電力現貨市場和國網省間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湖北、浙江、福建、陜西、安徽、遼寧、河北南網等7個電力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南方區域電力市場作為全國首個區域電力市場完成整月結算試運行,13個省開展不同程度的電力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推動獨立儲能以“報量不報價”“報量報價”等方式參與電力現貨市場,通過靈活準確的市場價格信號引導新型儲能參與系統調節。近20個?。▍^、市)明確新型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準入條件、交易模式和價格機制。貴州、山西、云南等省份明確新型儲能參與備用、爬坡、黑啟動等輔助服務規則。山東、內蒙古、新疆、河北等?。▍^)積極探索容量補償機制,明確了補償期限和分攤主體。
報告指出,新型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調峰調頻、電力保供、容量支撐等多種關鍵作用,相應價值需要從收益層面得到體現。隨著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補償機制逐步完善,新型儲能的各項價值可通過不同交易品種更好體現,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研究完善包括新型儲能在內的調節性資源價格機制,合理引導新型儲能投資。科學評估新型儲能輸變電設施投資替代效益,鼓勵在配電網擴建受限或偏遠地區推廣電網替代型儲能。